據悉,目前我國現有60多家鈦白粉生產企業,多數以硫酸法生產工藝為主,且通用型產品較多,高檔金紅石型專用鈦白粉等高端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尚處于起步階段。2013年國內多數鈦白粉企業有意新建氯化法鈦白,增強國內鈦白粉品質實力,目前佰利聯、漯河等企業已經著手此項目。
從長期來看,“十二五”中國GDP經濟增長目標定在7%,而鈦白粉的主要應用領域又是以基礎產業——建筑、房地產、汽車、日用品等為主,必將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步增長。
在新建和擴建項目中,氯化法有5個(包括杜邦東營項目),涉及產能68萬t/a,占新增產能的24.2%。此外,未被列入其中的鈦白粉項目規劃還有多個,其中包括有涉及河南洛陽新安縣和其他企業擬議中的氯化法項目,以及不久前被核準的四川龍蟒在湖北襄陽投資的70萬t/a鈦白粉工程等。如果以上24個項目都能按計劃于2015年前完工投產,屆時我國鈦白粉總產能在現有278.5萬t/a基礎上,將陡增至461.5萬t/a。
即使按我國硫酸法的60%~70%、氯化法75%~80%的一般開工率計算,屆時,鈦白粉的年產量也將達到300萬~400萬t,其中金紅石型鈦白粉將達到270萬噸~280萬噸。如:專用造紙鈦白粉、食品級鈦白粉、日化用鈦白粉、高端涂料專用鈦白粉和鈦白粉的深加工產品等,這些產品必將得到開發,這些都會對鈦白粉提出新的需求,成為下一時期新的增長點。目前國內脫硝型催化鈦白便因脫硝環保而被市場逐漸接收,大量運用。
2014年“雙規”的發布,或將成為國內鈦白粉市場的一有力調整標準,屆時,環保以及產能等要求的壓力勢必帶動行業的新一輪產能整合。